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凝聚齊抓共管合力。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研究制定引進和培養人才激勵辦法“20條”、人才助推創新驅動戰略“16條”等重要政策。定期召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、市人才工作聯席會議,部署年度任務、通報調度工作,形成了黨政領導謀劃推動、責任部門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。圍繞人才支持特色產業發展,列出164項任務清單、43項校地合作清單,實行清單銷號制和限時辦結制。對接中國糧油學會等行業組織在我市及紅寺堡區、青銅峽市分別舉辦第三屆中國亞麻籽產業、富硒黃花菜產業、糧油食品科技創新等高峰論壇,評選表彰各類優秀人才601名,市財政投入156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,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。
聚焦經濟轉型發展需求,激發育才聚才活力。推薦吳忠儀表石月娟等19人入選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工程培養人選,評定馬鵬燕等1436名一線業務骨干為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,舉辦232期貧困地區脫貧富民等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,培訓各類骨干人才6453人。全職引進衛生、教育等行業研究生以上人才33名,柔性引進國醫大師李業甫以及中科院岳紅強博士等團隊32個、國內外專家96名。籌建富硒產業等5個博士工作站,高效利用鹽池甘草等10個自治區級專家服務基地,做實了產業匯聚人才的“文章”。爭取到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加工等項目資金770萬元、青年拔尖人才培養經費460萬元。市級人才專項資金投入418萬元,實施了金積工業園區裝備制造人才團隊建設等32個項目,為中國(寧夏)奶業研究院、寧夏高端控制閥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落地我市創造了條件。
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,提升人才創新動力。落實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,建立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績效工資調控線外增長機制;市醫院實行院長年薪制、人員薪酬總量管理,以每年20-30萬元高薪外聘4名科室主任;對符合條件的8名優秀人才放寬條件評定中級職稱。建立全市高層次人才智庫、吳忠籍大學生信息庫、現代農業人才等專家庫,舉辦全市首屆人才交流大會,組織市縣52名人才工作者進行培訓,提升了人才工作水平。投入1500萬元啟動建設高端人才公寓,組織79名高層次人才進行體檢,建立“一站式”人才服務窗口,推薦鹽池縣農牧局馬桂花等58人為自治區高層次人才或專項資金補助人選,提升了人才待遇保障水平。
突出政治引領政治吸納,優化重才容才環境。堅持落實市級領導聯系服務高端人才制度,推選528名基層一線人才擔任各級“兩代表一委員”,啟動“弘揚愛國奉獻精神、建功立業新時代”活動,引導各類人才始終與黨同心同德。組織召開全市人才“新政”新聞發布會,制作發放人才政策動漫宣傳光碟、口袋書及宣傳折頁,扎實開展區市人才政策“八進”宣傳,有力提升了人才政策知曉率。評選表彰了吳忠君糧種植合作社馬國良等17名高校畢業生“創新創業之星”、恒豐紡織集團韓國鋒等全市非公經濟“十大杰出人士”,在市級新聞媒體對33名農村“兩個帶頭人”等各類人才先進事跡進行宣傳,營造了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。
|